滚动资讯:

评论:我们应该怎样追问金龙鱼事件真相
发布时间:2014-05-19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5月14日,人民网做了题为《地沟油去哪儿了?起底京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报道,将矛头直指益海嘉里。该报道显示,经过提炼加工的地沟油,从河北石家庄经过专门的运输车辆,运到了金龙鱼在天津的生产基地———“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益海嘉里迅速展开反击,为自己“喊冤”,并起诉人民网,要求其公开道歉,赔偿损失一亿元。

    天津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网报道误将“嘉里油脂化学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当成“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虽同属益海嘉里集团,厂区相邻,但产品原料、生产等差异很大,前者主要以废弃油脂为生产原料生产皂粒、脂肪酸等产品,而后者才主要生产食用植物油。也就是说,地沟油如果经过合法程序进入嘉里油脂化工公司,是名正言顺的。至于两厂相邻,有瓜田李下的嫌疑,但公司解释说是为“确保消化自身食用油加工厂的一些下脚料油脂产品”。调查证实,嘉里粮油公司罐区有4个废弃油脂罐,经过不可逆的管道通向嘉里油脂化工公司。人民网质疑,为什么用“食用油专用”的油罐车装运非食用油,是否为逃避检查?调查证实,该运输车乃天津某物流公司所有,非益海嘉里所有。

  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相关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进入法律程序之后,孰是孰非也自有分晓。然而,比追问真相和追问孰是孰非更值得追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追问真相?在这场孰是孰非的争吵中,公众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一家食用油企业被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地沟油,尤其对于多个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接近50%的益海嘉里来说,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指控。媒体报道的行为,基于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报道的内容,事关企业的名誉权。媒体舆论监督权的基础,又在于公众的知情权。表面上看起来,金龙鱼事件是益海嘉里和人民网之间的纠纷,但实质上却让公众成为陪绑的角色。

  在食品卫生安全事故频发,并成为民怨焦点的背景下,不难解释人民网报道的出炉。基于某种现实中的大概率现象,媒体容易轻信自己是对的。何况,以公众知情权和公共利益的名义,轻而易举就可以占领道德制高点,并进一步得到公众的呼应。公众其实是被动的,因为他们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已经让他们受了害,伤了心,但他们还要在他们愿意相信的真相中,受到蒙蔽和愚弄。

  相对而言,一家媒体公信力是否受伤,一个企业名誉权是否受损,都容易检验,而且还可以挽救或申张;但公众知情权受到的伤害,却不是那么容易检验,更无法进行挽救或申张。正因为这样,公众也很容易遭到舆论场的绑架,尤其是在关于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民生事件中。京华时报报道“农夫山泉不如自来水”的“标准门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是的,公众需要真相,但公众不能因此被绑架,公众的知情权不能成为舆论场中的筹码。(付克友)

[责任编辑: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