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每周评论】没必要过分解读“副镇长辞职”
发布时间:2013-07-09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潘福金

  
    【每周评论】

    没必要过分解读“副镇长辞职”

    潘福金

    四川泸州市一副镇长日前正式辞职。他在网上发了一篇辞职感言,称任副镇长两年来,每年平均有4个月在维稳,只有4个月在干“正事”。除工作压力大、收入低之外,还有“价值观”的问题。他至今都在思考:“有些维稳是真的维持稳定保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还是为了保帽子?”(7月4日《新京报》)

    从职场现状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某项职业和放弃某项职业的权利,关键是什么样的职业能够对接自己的能力特长、满足自身的价值实现、给予自我需求预期。如若这三点不能全部实现或只能实现一小部份,“良禽择高枝而栖”另谋出路是人之常情,没有必要对其说三道四、指指点点。

    认识到这点,回头来看28岁副镇长辞职一事,也许就不会将之当作“奇观”、视为“奇谈”。从该副镇长的个人吐槽来看,他辞职的原因不外乎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低、现实与理想落差大,作为公务员个体来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不在少数,这也是钱钟书所说的“围城”效应,这说明公务员职业并非传说中的享受型岗位。

    那么,28岁副镇长辞职一事为何引起了掀然大波呢?在笔者看来,这个事件的燃点在辞职副镇长的自我吐槽中:3000多元的月工资养不活家人、工作压力大让他心力交瘁、不科学的问责让他受到政纪处分、维稳和应酬占据大量时间没法干正事……这一番感言中,压力大、待遇低、环境差的表述击破了公务员职业是“美差事”的社会固有思维,引起了民众对“价值观”的探讨;“一年仅有4个月在干“正事””的所谓“心声”,点燃了民众的“仇官”情绪。于是,同情基层公务员现状、呼吁改变基层干部生存生态、抨击公务员管理制度、指责公务员作风不实、揭批官场维稳顽疾等声音,在网上铺天盖地涌来。虽然,在众说纷纭中不乏酌见和诤言,但同时也充斥着不少诋毁和攻讦的声音。其实这一切都只是辞职副镇长的“个人感言”,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能代替硬币的两面。

    成大事者,热爱不可或缺。而找到并拥有“热爱”,其实并不容易。副镇长只是想跟随自己的心灵,找到满意的工作,没必要过分解读。

    转作风,光“找骂”还不够

    段思平

    从5月份开始,浙江安吉天子湖镇开设“百姓讲堂”,每月请一位村民到镇政府上台来“骂”干部,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出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现在这个讲堂已经开设了两期。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他们“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的新招。(7月7日《钱江晚报》)

    百姓“骂”干部本不应成为新闻,盖因干部本就是公仆,接受群众监督、因工作过失遭批评问责,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曾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即使群众的批评不那么顺耳,态度不那么温和,为政者也应有容许群众“骂娘”的胸襟和雅量。只有对照真实民意,干部才能自警自省,真正改进工作作风。

    不过,如今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严重错位,某些干部的官僚习气、衙门作风令百姓敬而远之。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天子湖镇的“百姓讲堂”确有示范意义:既彰显出当地干部的为政之责;客观上也为群众表达诉求提供了渠道。

    然而,也应该认识到:天子镇请群众来“批评自我”,至多只传达出一个信息,即“你反映的我知道了”。相关部门还应进行“自我批评”,以持续跟进的工作态势和“有错必纠”的决心,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和结果通报。否则,倘若某些干部对骂声左耳进右耳出,甚至对批评者怀恨在心,“百姓讲堂”也就失去了其设置的本意,只会伤害群众的情感、损害政府自身公信力。

    事实上,“每月一骂”只是一种形式,政府部门真想倾听民意,方式方法有很多。更何况,乡镇基层干部是离群众距离最近的干部,要听群众的真心话,大可不必拘泥于每月一次的时间限制和镇政府讲堂的地点限制,时不时去村民家里坐坐、去田间地头走走,群众一定会欢迎并且敢于掏心窝子。

    “百姓讲堂”的形式固然值得鼓励,但从本质上讲,只有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批评权,鼓励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干群关系才会密切,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经适房只设公厕 权力会惦记吗

    邓海建

    广东河源市文昌经济适用房被河源市政府称为“民生大事”,它建成后能提供583套住房。如今,分配方案让人大跌眼镜——申请人必须是市直单位职工。市解困办工作人员称普通市民并无资格申请。(7月7日《南方都市报》)

    好好的经适房,活生生走了样。这已非鲜见的个案。“房妹”事件曝光,揭开了郑州经适房腐败的缩影。数据显示,近年来,供市民公开选购的郑州经适房房源,仅占总房源的1/3,其余都被职能部门层层“盘剥”;几年前媒体曾密集报道,“深圳4000套豪华经适房专供公职人员,分配价格不到市场价1/6。

    各地蚕食经适房的花活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真正拿出来供权钱交易的经适房,基本上都严重偏离了“经适房”的本意:譬如河源的这些经适房,大多是3室1厅的大户型,“小区整体建筑风格偏欧式,为高层电梯楼;小区里面有精致凉亭、大片绿化以及地下车库”等。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若干年前茅于轼先生那个著名的、被舆论批判得体无完肤的“奇谈怪论”:经适房就应该更小更不“舒服”,最好不设私人厕所。这话当年被批毫无人性,甚至被断章取义成“无厕所论”。其实,所谓批茅先生的“无厕论”,显然属于欲加之罪。茅先生建议设置“公共厕所”的本意,以体现经适房“低端保障”的本意,就像施粥摊,与其派发一顿鲍鱼粥,不如多派几天白米汤。

    时间证明茅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一者,地方部门有意无意曲解了“保障房”的低端属性,使得经适房风险越来越大,权力寻租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既然这样,与其建筑豪华的经适房,不如多盖点朴素的廉租房。二者,经适房因为华美大方,程序上的漏洞就越来越多,真正需要被保障的市民能住进去的概率就越来越小。

    那么,在程序堵不上寻租之手的时候,简易经适房本身可能就是最好的“防线”,住得不是太舒服、卖也不容易转手,还怕权钱贪恋,对财政兜底的经适房“吃大户”?

    监管部门更应有“慧眼”

    司马童

    因强制游客购物不成,北京某“导游”竟在大巴车上挥起匕首威胁逼迫,口出“我弄死你”的狂言,引发社会关注。北京市旅游委回应称,正在和市交通委联合调查此事,但从网上曝出的车牌号看,该游客所乘坐的旅游车可能为套牌车。(7月7日《京华时报》)

    的确,旅行团的导游强迫游客购物消费,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因此,只要相关部门闻风而动,一查到底,相信还是能够获得大多数游客的体谅与认同。然而,在媒体披露此事后,有关涉职监管部门别的不谈,却偏偏急于“认定”这绝对不是北京正规旅游大巴,很可能是一辆“套牌车”的言辞来看,似乎感觉责任也在游客身上——若不是“贪便宜”、“坐黑车”,也许就不会遭此坑害和威胁了。

    毫无疑问,落实旅游规定,查处违规组团,有关职能部门才是责无旁贷。像“持刀逼购”这样的恶劣行径一旦出现,不管游客有否误上“黑车”、遇到“黑导”,有关各方先应迅速行动,全力追查有损“首都旅游形象”的害群之马才对!

    “持刀逼购”不应先怪游客缺少“慧眼”。有些游客遇上无良导游、甚至是“黑导”的粗暴威胁,这固然他们事先 “只看旅游价格,不思服务质量”无不关联,但整顿市场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是监管部门无法推卸的职责。如果一个地方、某个城市“黑车”遍地、“黑导”横行,岂能不怪“老虎”先去怪“山”呢?

    游客大不了“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努力去擦亮“慧眼”。而就发生这种行径的旅游之地来说,若也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是最终办成了一桩“无头案”,那其在旅游安全及旅游信誉等方面的“无形损失”,可就大矣!

    一句话评论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毕业生上淘宝购买一份“就业协议”,再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个假章,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而这些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

    ——就业率一直有水分,只是有人就是不愿意承认。

    日前,长江淡水豚考察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教授在央视《新闻调查》说,“我有一次见过一个地方官员,他问江豚好不好吃?我当时很无语,后来我跟他说,不好吃。结果他来了一句,让我更觉得崩溃,他说不好吃干吗要保护?”

    ——这样的“吃货”官员,心里还能想到什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一位主治医师近日微博爆料“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无论他宣传的疗效是什么。”不少营养学家、皮肤专家也纷纷加入炮轰阵营。一时间,胶原蛋白概念股集体下挫。

    ——这些年来,监管部门都干了些什么。

    近日,江苏邳州当地论坛上流传的一份邳州公安局招聘启事引来众多网友吐槽,启事发布时间是6月30日下午6点,而报名截止时间是次日12点,只有短短半天的报名时间。记者调查发现,这场“闪电招聘”7月3日已确定入选人员名单。

    ——“闪电招聘”让政府公信“闪了腰”。

    (点评:唐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