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误入楼市“傻”买房
发布时间:2011-07-1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我与妻子根据一条车尾广告一早来到偏僻陌生的某轻纺市场。时近中午,我俩从另一出口离开,竟找不着回家的车了。那天太阳火辣,问路都找不着人,于是就顺着一条新开的马路漫无目的地走。

  没多时,我俩看见了一幢幢新建的住宅楼,还听到地铁行驶的声音。记得儿子说过,房子要靠近地铁才好,于是我和妻子踩着满地泥灰找到售楼处。一男青年领我们看楼盘模型,喋喋不休地介绍。我们告辞时,男青年还追着我们嚷:“真心想买的话,价格还能商量。”

  当时单位刚给我分了房子,比原先大了,唯一的儿子又出国留学,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再说当时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所以并无买房打算。谁知当我将那天经历告诉儿子时,儿子竟极力支持我们买地铁房,还答应将来帮我们还贷,想想儿子回家探亲睡地板的窘境,犹豫了好一阵,才狠下心买房。

  我们卖掉旧房付了首付款,留下些钱准备装修,准备再向银行贷款30万元。我横算竖算,想当然地认为每月还贷约1000元,按当时的家庭收入能够承受。谁知到办贷款时才知道,还贷期限最长只能到贷款人年龄的65岁。妻子已退休,没资格贷款了,我虽有资格,却只剩9年的还贷期限,算下来每月平均要还4000多元,超过了我和妻子3000多元的月收入。我与妻子当时都傻眼了,早知这样,打扁头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可那时已无法反悔,否则就要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只得咬牙接受。

  儿子当时在国外读书,靠打工勉强维持生活费和学费,不向我们“伸手”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钱支援我们?向亲友借也不是长久之计,看来已没有退路了。我与妻子反复商量,决定先简单装潢,将省下的装修款分成两份“两线作战”,一份先应付每月还贷,另一份由退休的妻子与人合伙做服装生意。

  当时的生意并不好做,服装店铺天盖地,连摆地摊的都在卖服装。连月亏损让我与妻子忧心忡忡,茶饭不思。与合伙人的矛盾与日俱增,闹得彼此都没积极性。万般无奈之下,妻子决定自立门户,独自经营。为节约开支,每次到批发市场进货,都是肩扛手提挤公交车,连最起码的人力三轮车都不敢叫。虽说遇到不少挫折,但在妻子没日没夜的苦心经营下,生意有了起色。数年后,不仅提前还清了贷款,还将房子重新装修一新。

  搬来新小区整整十年了,亲友每每造访,都夸奖我们当年有眼光,其实我们心里有难以言状的滋味,别人不知道,我们是误入楼市“傻”买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