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神奇教材“是如何编成的?
发布时间:2012-06-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唐伟


    6月17日,陕西米脂县举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考生发现,该次考试的试题竟然全部出自一本名为《公共基础知识》的备考书籍。该参考书是陕西省直及地市、县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教材。此次考试被质疑“有重大泄题和作弊的嫌疑”,对此,招考部门称将核实。(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从一本240道练习题里抽100道考题,这样的试题命题足够强悍。只要拿到了复习资料,就板上钉钉的可以拿到高分。启政事业单位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一边担负着命题的责任,一边又推销着自己出版的复习资料,在获得社会效益的时候,又换来不菲的经济利益。问题在于,考生的利益谁来保证,考试的公平谁又来保证?

    一本只有240套题的教材,居然可以卖到58元,如果考虑到其重要程度,也算具有高效“性比价”。只不过,一方面,水涨船高,购买了教材的人其实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后决定成败的,可能就在于书写的工整,以及表达的流畅性上了,如此考试,与“抓阄”无异;另一方面,购书与未购书的考生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部人还没有进考场就已经被淘汰了。这种考试不仅损害了考生利益,还伤及了其情感。

    严肃的考试在利益的驱动下,变得混乱不堪,其间的原因值得思考。相比于之前媒体曝光的“萝卜招聘”、“量身定做”等现象,“量材而试”的招考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如果问题不是出在考试之中,而是在命题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又该启动怎样的监管程序?在命题机构已经出现了泄题征兆的情况下,何以考务部门还没有察觉?抛开考试“有重大泄题和作弊的嫌疑”不谈,如何给考生一个合理的交待,以及如何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当地考试组织部门的正面解答。

    “神奇教材”或许是“神奇考试”的一个注脚,给公考乱象又增添了新的例证。从招考设计、试题命制、考试组织、结果公示,甚至体检和考察的环节上,如何把住程序漏洞,如何做到公开透明,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虽然“神奇教材”未必是“量身定做”的翻版,抑或两者之间并无关联,但“神奇教材”的怪象本身也是一本剖析考试程序和监管的教材,不但需要引起当地考务部门的重视,也应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

[责任编辑: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