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公务员福利房挤压了谁的利益
发布时间:2011-07-13   来源:  作者:

  福利房与商品房之间的巨大价差,正成为一种强力刺激和驱动,将已被房改政策封存多年的福利分房重新唤起。一些部委、央企甚至高校,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政策通道,进行带有福利性质的分房和建房。在寸土寸金、几无新房可售的北京市中心城区,仍有一些人有其“特殊”购房通道:虽然周边商品房单价上涨到4万元甚至5万元/平方米,但他们还能享受到5000元至6000元/平方米的“成本价”。(《财经国家周刊》7月11日)

 

  以前总听说有政府机关在哪里低价“团购”房子,却总不太愿以为真,但看了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这组报道,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不在少数的公开的秘密。

  而且,越是在那些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福利房政策回潮的冲动就越强,理由往往是,年轻的公务员和著名高校的教师如果买不起房,就很难留住人才。于是,有可以灵活解读的政策通道,有可以交换的政策资源,公务员群体终于在高房价的普遍国情下,有足够的能力令尘封10年的福利房一朝还魂。

  值得警惕的是,公务员阶层从福利房中获得的隐性福利,是以间接损害社会的共同利益为代价的。甚至可以断言,低价的福利房也是推高商品房房价的原因之一。

  地产商任志强披露:“某地2005至2009年政府公布的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供给指标为7130公顷,但实际上真正可以对外公开销售的商品房住宅只占全部土地供应量的28.3%,其余的则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用地,由特定单位使用,不对外销售。全国各地均在建设部的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的这种专门向政府官员、机构、特定人群供给的,利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官邸’。先期还有检查,如今已到了不但建设部不敢去查处,连审计署都不敢去审计的地步了。”(《北京青年报》4月24日)那么,这个逻辑就很好推断:被推向市场的少量土地,承担的是地方政府寄望的“土地财政”的功能,这个市场化的土地价格除了被政府疯狂推高之外就再无其他悬念。高土地价导致高房价——最终,为公务员群体福利房买单的,是只能到商品房市场上解决住房问题的普通民众。

  另一种可能是,福利房被计入保障房的年度任务中。这就形成另一种利益输送:本该用于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房,被以各种名目先保障了制定政策的公务员阶层,这实质上是对低收入阶层的一种利益挤压。2010年6月,海口市一个6000多套限价房的项目沦为公务员保障房项目,仅针对公务员销售,房价约为每平方米3000多元,远远低于周边的2.5万元。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地不时被曝光。这种打政策擦边球的行为,在各地大多是以“团购”名义进行的。无论是何种名号,其实质却是:以权力之便,分享城市公共住房保障资源,挤压其他保障房需求群体。

  房价高已成事实,但公务员群体和以垄断地位谋取巨额利润的央企们,凭借正在悄然启动的福利房,拉开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这也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普通民众只能到市场上去解决住房问题,而某些公务员却可以通过灵活解读政策令福利房通过各色渠道重启。某些政策制定者何时才能真切感受到市场和民生的冷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