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废话体诗”蹿红网络 评:诗歌的门槛还要降多低
发布时间:2012-04-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诗歌的门槛还要降多低

    杨雪梅

    【事件回放】  近日一个名为乌青的人,携三首“诗”蹿红网络。因其“诗”极度白话,完全的自言自语,被网友赐名“废话体”。还有专业人士将其界定为现代诗歌三大流派之一的“娱乐派”。

    【点评】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需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我们并不要求诗真如孔子所说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但诗歌的门槛也不能一降再降。且看乌青这首《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问题在于,如此没有想象、没有色香味的文字居然被称作是诗!

    在浅阅读潮流中,如白开水一样的抒情已经是司空见惯,某些人写些“废话”抒抒情也未尝不可,但请不要轻易将之称为诗,更不要轻易就对之归类分析。废话重叠起来也许是一种情感的发泄,但那也只是废话而已,与诗歌毫不相干。

    近几年的诗坛经常有新人加入,于是流行各种新的体例,比如备受大家质疑的“梨花体”和“羊羔体”,现在又出了个“废话体”,诗歌的底线一再被突破。但这并不是诗歌多元或复兴的表象,如果没有浓厚的人文根基做后盾,没有引而不发的思考,没有传神的文字,大量的废话堆砌成的诗坛,除了衬托出我们表达的乏力,并不能让人看到任何本质的复苏。

    职教“救市”不能饮鸩止渴

    王寿斌

    【事件回放】  为应对生源急剧萎缩,以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牌子被摘,河北沧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联合其它学校,在涉农专业“送教下乡”的人才培养中“偷工减料”,以向农民滥发职业中专毕业证书为诱饵,伪造在籍生数,骗套国家职教助学资金,连续招生3年,而且其招生通知也是“村干部通过大喇叭在村里广播的”。

    【点评】 当前,很多市级以下的中职学校生源萎缩,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至影响到当地经济建设。出于多种考虑,一些地方政府不惜动员各种力量,调动一切手段,想方设法帮助中职学校招揽生源,由此滋生出一些闹剧。如教育局发布“红头文件”,不仅给职校老师下达招生任务,还给普教老师摊派中职生源“指标”,并将中职招生“业绩”与校长们的政绩挂钩。上述“送教下乡”丑闻,便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典型案例。

    政府“救市”职教之所以会怪象丛生,根子在于“短期行为”思想作祟。这种做法隐患很大,无异于饮鸩止渴。中职教育的“救市”之策,应当遵循“中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就症寻因,然后对症下药,科学调理。换言之,应当着眼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通过内涵发展保质量,通过质量保声誉,通过声誉保就业,通过优质就业保证招生进口,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之幸,读者之福

    张  贺

    【事件回放】  上海目前唯一的24小时书店——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开业即将满月,在吸引读者深夜购书阅读的同时,也招来了一些流浪汉和蹭睡者。尽管读者的投诉给店方带来压力,但大众书局表示,对于蹭睡行为,店方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同时,24小时服务的宗旨不会变,未来还将开出更多24小时书店。

    【点评】 书店有如此胸怀,是文化之幸,读者之福。在实体书店普遍不景气的今天,暗夜里那依旧在坚守的书店灯光,给人温暖,给人希望。虽然书店不是公益性机构,但不可否认的是书店客观上承担了部分公益功能。比如,许多读者把实体书店当成网络书店的橱窗,在此浏览,在网上下单。因此,对于书店的生存困境,不能仅仅从经济效益出发来考量,而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大盘子统筹考虑。上海已经出台政策,对实体书店给予资金扶持,希望各地见贤思齐,都来扶一把,所费不多,于人有益。书店灯光不灭,城市书香不绝。

[责任编辑: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