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蒙冤之前的45分钟空白
发布时间:2011-06-2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策力
    国奥输球了。比赛以胜负为唯一评判标准,不幸的国奥主客场都遭到重大误判--主场时威廉姆斯吹出了董学升的进球(对方门将自己脱手而不是攻方冲撞),客场最后几秒伊朗人认为雷腾龙绝杀无效。而在这些折腾之后,国奥,就像最近两届国家队在世界杯预赛一样,终于和最后的预赛再见。


    命运显示了对国奥的巨大负面力量:开场几分钟张琳芃意外受伤,上半场布帅调整前腰,第75分钟又用姜志鹏换下张远,等到了曹赟定红牌,下半场即已出现抽筋情况的董学升第110分钟下场进行治疗,国奥不得不陷入9打11的悲惨地步。但其实命运就像滚动的硬币,两回合比赛一直在不停展露不同的一面--在上海的比赛中,阿尔法拉赫在1比0领先时单刀挑中横梁,错过了提前砸死主队的黄金机会。 这一切甚至有点像2002年世界杯在大田的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人抱怨韩国人最终利用裁判击败了自己,但维埃里们又浪费着大把机会。上海的90分钟,国奥队一直没有找到进攻感觉,而客场的上半场实际上被浪费了。


    马斯喀特的上半场,中国队并未发起主动进攻。这一战术的制定基调大概是这样的:寄希望于阿曼在上海获胜后踢高兴了,回到马斯喀特主动狂攻,这样习惯反击的国奥队两翼齐飞,得到许多大空间的反击机会。虽然西亚人在足球上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散漫,但这种想法显然是对对方智商的严重低估。阿曼队虽然主导进攻,但有一场客场胜利在手,其攻防显得游刃有余。我的意思是,如果在一致有正常调整能力的球队,可以寄希望于对方主动犯错误,但看到事实不符,就会马上调整为倾力进攻。但是,整整上半时国奥居然集体“磨洋工”,未做任何调整。控球一方的阿曼本身总比分领先,不急于盲目进攻。主队球迷也未给主队“压力”,阿曼队在中国队面前找到了闲庭信步的感觉。尤其是上半场后半段,11人阵容完整的国奥不阵型总体压上,打法毫无侵略性,阿曼队一度在后场长时间倒脚。这也成为了这场“生死战”中最具娱乐性的半场。


    这45分钟,阿曼队没有压迫、随便传接,传统意思上将他们称之为西亚新崛起的三个足球国家,但在“老牌亚洲强队”中国国奥面前,这种优越的心态直到下半场才有所收敛。中国队积极抢攻,阿曼的主导攻势顿时就云消雨散。虽然吴曦的进球之前,阿曼的防守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这种积极来得太晚了。试想:巴力只是传出了个人两回合比赛几乎是唯一正常的传中,国奥就获得了客场进球,对方的成色可见一斑。而在两回合比赛里,中国队居然没有持续给对方以这种有威胁的压力。两翼传中是最为基本的足球战术,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两场比赛国奥究竟打出了几个有威胁的传中?吴曦进球,9人的国奥依靠雷腾龙绝杀,都可以证明这支阿曼队不但不具有全面掌控国奥的能力,而且很一般,两场比赛打到这个份上,国奥拱手相让、放弃主导比赛是重要原因。


    布拉泽维奇也许无法理解,就算自己的飞行集训有时显得仓促,就算由于时间因素,没有找到中国最优秀的11名年轻球员,比赛怎么会走到几乎没有有效传中的地步?再往前在和沙特的热身中,强调了无数次的倒三角传球,全场比赛仅仅成功一次--而那一次门前压根没有接应点!了解这些令人惊讶的细节,主场输给阿曼倒显得不冷门了。我们可以提裁判因素,但在裁判“发威”前,国奥的踢法无异自杀。


    这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不受重视的国奥预赛,因为这是最初级阶段的预赛。历史上在这个阶段,历届国奥还可以施展“中国头球队”的威力,决战在日韩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强敌抵达时才会到来。但从沈祥福国奥武汉被马来西亚逼得手足无措开始,中国足球就已进入到各年龄段“同此凉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