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湖南日报 | 冷水江破解锡矿山废渣治理难题 将百年沉疴"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19-02-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俊 杨权 谢立松

1550709776(1).jpg

  冷水江破解锡矿山废渣治理难题

  将百年沉疴“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2月20日讯(记者 周俊 通讯员 杨权 谢立松)2月18日,记者在冷水江市锡矿山砷碱渣无害化处理线采访,看到大量砷碱渣被源源不断送进处理设备。据介绍,这些在锑冶炼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剧毒废渣,经20多道环节,变成了碳酸钠等工业原料,困扰当地多年的危险固废将就此被“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开采和冶炼历史长达120年的锡矿山因历史和技术原因,百年来遗留下7000多万吨金属废渣未得到妥善处置,其中砷碱渣15万吨、野外混合砷碱渣60万吨,一般Ⅱ类固废5200万吨,一般Ⅰ类固废2200万吨,成为影响当地环境的“毒瘤”。砷碱渣所含的砷具有易溶于水的特性,极易造成大面积剧毒污染,砷碱渣的处理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冷水江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前线指挥部,首先重点解决废渣难题。推进涟溪河等综合整治工程,采用反渗透技术,将废渣与河流和土层隔离,并用水泥加固,防止渗透。引进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新技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与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组成“产学研”技术团队,经过数年攻关,完成了砷锑分离、砷碱分离、砷酸钠干燥等三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可将砷碱渣全部回收利用。同时,锡矿山闪星锑业牵头研发“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建成5000吨/年砷碱渣处理线。2018年,锡矿山地区共产生砷碱渣1359.3吨,处理砷碱渣2364.88吨,首次实现了“不欠新账”目标。

  截至去年底,锡矿山地区已治理Ⅰ类固废750万吨,占总量的34%;一般Ⅱ类固废已累计实施治理项目14个,治理废渣3640万吨,占总量的70%;涟溪河民主桥断面砷、锑年均浓度值同比分别下降25.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