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发布时间:2018-07-26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乐朋

0.jpg

(曾国藩像)

文不成武不就的混混刘邦,坐上龙椅即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他生动诠释了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近代中国在用人之道上可与刘邦比肩的,恐只有“文人封武侯”的曾国藩。

以前读过《曾国藩传》,近又读到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修订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颇有所感。

一介书生曾国藩,从回乡办团练到组建湘军,直至剿灭太平军、扶大厦之将倾,做了清帝国的擎天柱。他的成功,端赖其善识人、用人,广罗人才。据说蒋介石对他的用人之道很推崇,还想要学习仿效呢。

苏轼《策别二十》曰,“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之道不至。”明代张居正也在《陈六事疏》中称,“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布衣曾国藩深明人才是创业之关键,且行兵布阵、沙场厮杀非自己强项;故在出山办团练之初就全力实施人才战略,以求贤若渴的态度招揽人才。彭玉麟、江忠源、罗泽南等,或为普通平民,或是江湖侠士,曾国藩都能放下架子、以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动、感召他们,又放手使用他们,使之在战火中迅速成长为湘军著名将领。

曾国藩不只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而且十分乐于举荐、造就人才。熟知“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他,不求全责备,不“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他说过,牦牛不可用来捉老鼠,骏马不能用作守门,宝剑若用来劈柴则不如斧头;用得合时合事,哪怕是平凡之才也可发挥大作用。李鸿章就是一例。曾氏门徒、幕僚的李鸿章,生性狡猾、不诚实,与曾国藩力行的“诚”字存有差距;但他精明练达、机智过人,曾国藩仍很器重,并悉心栽培之。经曾的教诲、甄别、保举、超擢,让李鸿章去独立操练淮军,终成一军之帅、封疆大吏。曾国藩调教出来的人才不知凡几,其门下四百多个幕僚,后来做到三品官的有47人,督抚大员33人。曾国藩造就人才之众,从一句流行语“国之重臣悉出曾门”,可见一斑。

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诗云,“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用亲人、友人、门生都不难,最难的是不计恩怨、不避嫌隙,能使用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曾国藩真有宽弘大量,能容纳、举荐开罪于己、桀骜不训的人才。比如自称“今亮”(当世诸葛亮)的左宗棠,与曾国藩脾气不合,甚至有过龃龉。曾有次给左写信,出于礼貌、谦让,用了“右仰”一词,左读了来火,回一句“难道要我‘左俯’不成!”曾听说后也不悦,后作语调侃云,“季子敢鸣高,与予意见大相左。”这话包含左宗棠的姓(左)和字(季高),又有揶揄左太自负的意思;左宗棠听闻后即恶语还击:“藩臣徒误国,问他经济有何曾?”语中同样有曾国藩的姓(曾)和名(国藩),对仗工整不说,还用意恶辣、斥骂曾国藩是误国的草包!

要搁在小肚鸡肠的官人手下,对左宗棠早就会打压、报复了。但就是这个脾气大又有过节的左宗棠,曾国藩视为不可多得的奇才,由营官举荐为四品京堂候补。1860年曾任两江总督,次年又被委以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的重任;他从大局出发、上表奏请“以左宗棠专办浙省”,称左有胆识谋略,堪独当一面。当时驻防广信的左宗棠,接旨后向浙江开拔,历两年多苦战、终收复杭州。左也官升浙江巡抚,随后又被授以闽浙总督,做了与曾国藩一样的朝廷重臣。曾氏心胸之宽广、待人之宽容,传为佳话。

欧阳修说,“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为君难论上》)对曾文正公的用人之道,爱才、识才、用才的当下领导者也来个古为今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