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大力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冷水江市“两型社会”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8-06-11   来源:娄底新新网  作者:李爱军 李亮 龚洵芳

 华声在线6月11日讯(李爱军 李亮 龚洵芳)作为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冷水江市产业发展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利用,面临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2009年,冷水江市委出台了《关于对接融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一转三化”战略的决定》,提出通过“一转三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由资源主导向多轮驱动转型,市域经济由单纯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数量和效益并重转型,发展模式由“拼资源、拼能耗、拼环境”向“重创新、重节能、重环保”转型,走出一条具有冷水江特色的“两型”发展道路。2016年,冷水江市第十次党代会又提出了“转型发展、提质跨越”战略,要求突出创新引领,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加有效的投入、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优越的环境,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体系。

2009年来,冷水江市大力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一方面瞄准好项目、大项目,大力引进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配套一批企业,营造一个大市场;另一方面每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000万元,扶持传统制造业,采取产业链补链拉链配套引进、新型工艺和先进设备联合引进的方式,向低耗能、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提层次、强实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整合各类要素资源,积极构建多层次企业研发平台,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起发展新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延长补齐链条,发展特种钢、合金钢、高端紧固件产业,引进高端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建设集不锈钢生产、加工、交易、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着力打造500亿钢铁产业链,建设现代钢城,实现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传统的化肥、农药生产企业也紧盯新业态、新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大乘医药研发的重金属土壤修复剂,具有10亿元级市场前景;三A化工建立了国内同行业唯一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紫外线固化涂料消光剂等产品性能享誉海内外,产品畅销65个国家和地区,连续3年国内销量第一,正大力推进纳米产业园建设;金富源碱业正谋划电池碱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资源日益枯竭的冷水江市着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依托锡矿山地区日照、风力等自然资源优势,引进中广核40MW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汇鑫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陶瓷项目即将投产,大力推动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建设,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产业的依赖。

在具体产业、具体项目上,冷水江市重点实施“三个10”项目,同时健全项目调度机制,奖优罚劣,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着力推动项目快建快成、达产达效,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发展,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围绕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实施放管服、结对帮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开展“助保贷”业务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最优服务降低企业投资的配套成本、人力成本、融资成本和制度成本,全力让创业创新的企业家有名有利有地位,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技术创新,冷水江市新技术研发成果层出不穷,新产业产值占比连年攀升,不断涌现达到国际水准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动力强劲。2017年,冷水江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42.7亿元,是2009年的2.85倍;实现增加值70.2亿元,是2009年的2.76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26%,居娄底各县市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