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感恩之心,在倾力助人中升华——记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邹勇松(下)
发布时间:2018-06-1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左丹 余蓉

感恩之心,在倾力助人中升华——记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邹勇松(下)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余蓉

6月3日,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邹勇松做了一个不平凡的决定:向红十字会登记捐献自己的器官和眼角膜。经过提交和申请后,他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平台第183877位志愿登记者。

这是怎样不平凡的决定啊。28岁青春年华,却需要每天4次透析来维持生命。自2017年6月以来,为节省开支,他自己给自己完成了1000余次腹膜透析,每月所用透析液有整整15箱!身患重病、家境贫寒的他,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想的却是怎样回馈社会!

他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却一直在帮助别人  

4岁患上肾炎,10岁才入学读书。为给他治病,父母、哥哥、姐姐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农家子弟出身的邹勇松,18年求学路因病痛和贫困而比同龄人更为艰难。

然而,他却很少对身边的人提及自己身体的疼痛和病情,自己独自默默忍受,不想给身边的朋友家人老师带来困扰,不想让其担心。

“大学同学4年,他从未透露过自己身体不适,还常常参加学校举办的义务活动,主动帮助别人。”邹勇松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同学刘倩雯说。“我在很多志愿者活动上都见过他,义务家教、探访敬老院、孤儿院等,每逢周末他还随“青志盟”开展“爱心包裹”行动(去邮局为山区孩童寄送文具、衣服)。他是一个暖心又低调的人。后来知道他的病情后,我越来越佩服他了,他明明是个最需要帮助的人,却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大学本科同学林晶晶说。

读研究生后,同学霍德磊因经济存在暂时困难,在邹勇松本身经济紧张的前提下,倾囊相助。同届研究生张银因存在论文中关于汽车方面实验的困难找到邹勇松时,邹勇松耐心指导其实验,并提供相关书籍,帮助其解决实验中的难题。

他的几项发明的灵感,都是缘于他想帮助他人。他的发明专利——“一种紧急救助处理办法”, 是他看到新闻里有救护车因交通堵塞没能及时赶到现场,导致病人去世后,产生的构想。在得到老师支持后,他翻阅资料,历时多月,终于将构想变成了现实。

他发明的“共享打印机”,也是缘于为了方便同学。“共享打印机”从构想变成现实后,他自己掏钱做好了样机,免费提供给同学使用……

“不管面对人生的什么困难,都要做乐观坚强的人”

6月8日,长沙理工大学为邹勇松专门举行了一场新闻见面会。当记者问他是什么支撑着他与命运顽强抗争时,他说,是感恩。

“我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小学时,校长没有因为我重症拒收,还亲自安排我入学;高中时,学校减免了我5个学期的学费,还组织同学为我治病募捐;大学时,从大三直到毕业,一位老教师每月资助我360元生活费,还告诉我,不管面对人生的什么困难,都要做乐观坚强的人;读研后,导师董国华教授无微不至关心我,帮我筹集治病经费,联系肾源。我虽不幸,却有幸遇到这么多关心帮助我的人。父母也从小教育我要多帮助他人。他们外出打工,把老家的房子主动无偿让给村里没房子的康立闲伯伯夫妇住着,已有10年了。”邹勇松说。

见面会上,邹勇松年近70的父亲也来了。这位为了儿子的病仍在打工、仅小学文化的老人,却有着超出常人的豁达和坚强。他在见面会上殷殷嘱咐儿子:一定要记得感恩老师、同学,感恩社会。听着父亲的嘱咐,邹勇松忍不住落泪了。他说,他永远难忘为了给他治病,父亲背着他走过的路、爬过的山、挨过的饿,是父亲用行动教会了他坚强。 

目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立了一个5人专家医疗团队为邹勇松进行治疗。6月8日,医疗团队给邹勇松在校医院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邹勇松体内的腹膜透析导管已远超使用期限,原本只能使用6个月,邹勇松已经使用了9个月。专家提议马上给他换导管。团队负责人、湘雅医院医务部主任钱招昕表示,将维护好邹勇松的身体,直至进行肾移植手术,帮助他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