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紫鹊界梯田再现农耕文明景象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新华社  作者:谢樱 陈梦婕

31.jpg

5月24日,农民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进行插秧作业(无人机拍摄)

32.jpg

5月24日,农民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进行插秧作业。新华社发(薛宇舸 摄)

华声在线5月29日讯(谢樱 陈梦婕)“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宛如天上瑶池,人间仙境。”这是最新湘教版的高中必修教材中,对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的描述。

这处源于两千多年前秦代农耕文明的“梯田王国”,一度受到现代经济冲击呈现“撂荒”之势。如今随着政府整合力量号召复垦,紫鹊界梯田重现了传统农耕景象。

5月下旬,海拔较高的紫鹊界梯田注满了水,气温变得暖和起来,辛勤的山民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插秧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连绵起伏的大山中,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从海拔500米到1200米之间,共500余级,层层叠叠,气势磅礴。

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没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库,也无须人工引水灌溉。紫鹊界梯田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专家评价其可与都江堰和灵渠相媲美,称之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迹”。

继2014年9月在韩国光州荣获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后,紫鹊界梯田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代表之一,再度于4月19日在意大利罗马斩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荣誉。

紫鹊界村支书罗铁平介绍,山脉丘陵不利于农业种植,紫鹊界先民因地制宜地开凿梯田,长期沿袭精耕细作、蓄水保水和护林管水的传统,以简易的工程设施,实现了有效的自流灌溉,并形成独特的梯田灌溉体系。

然而随着传统种植效益降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部分田地撂荒,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也受到威胁。

“紫鹊界景区核心区有2万亩梯田,共计4000多农户,很多梯田在高处,农民需要走一两公里才能上去种田。人工种水稻,经济产值抵去成本,种一亩还要亏损几百元。”新化县水车镇文化站站长罗中山说,“不种,梯田的美将不复存在,文化遗产也就不能长久保存。”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梯田田块小,最大的一块田不超过一亩,最小的只能插几十株稻禾。田埂窄,几乎只有一只脚的宽度,且道路蜿蜒、坡度大,农机工具上不去,插秧收谷全靠肩挑手提,因此农户的种田积极性逐年降低。

据调查,至2015年末,紫鹊界梯田核心区内梯田退化面积近1/10,每个核心景点均存在斑点状抛荒或旱作现象,从山下至山上逐渐严重。

“要为村民守住田,为游人留住景,让紫鹊界梯田重新焕发魅力。”新化县委书记朱前明说。

2016年,紫鹊界核心景区水车镇开始引导农户成立8家合作社及农场,开展“整土还田”的旱化治理工作。为了激励种粮主体的积极性,按照旱化抛荒程度,新化县财政对耕种承包观景台可视范围内梯田的种粮者给予补贴。旱化治理工作实施两年来,2422亩梯田重新复垦。通过政府、企业、种植户通力合作,共赢发展,既留住了美景,又扭转了种地亏损的局面。

“梯田认租”项目也在进一步推广。“继米兰世博梯田认租推介会及国际大地艺术节梯田认租活动后,我们建立了景区梯田认租平台,把全社会庞大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吸引到景区,实现认租方、当地居民、政府的多方共赢。”紫鹊界景区总经理助理奉军辉说。

为了不断丰富紫鹊界梯田景观,景区近两年分别在九龙坡梯田、月牙山梯田、贡米岭梯田利用彩色岛营造出紫鹊腾飞、月牙弯弯、“520”等水稻景观。同时,紫鹊界还打造出了可观可赏、可供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生活的“稻梦空间”,从播种、插秧到收割,游客可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耕生活。此外,通过安装田间监控装置,还可让游客“远程”观察并监控水稻生长全过程。

梯田回来了,农户们也慢慢尝到了旅游带动的“甜头”。“2006年农家乐刚挂牌的时候,最多的一天也只有两桌客人,现在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两三百人,很多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了!”紫鹊界村支书罗铁平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