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考博改申博!北大清华的“招博新政”让谁偷着乐?
发布时间:2011-09-19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夏清晨
 


    新鲜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近日北大清华推出的“招博新政”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新华网今日报道

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近日决定,部分院系2012年博士生招生将进行改革,初试环节由评委审核考生递交的硕士毕业论文、专家推荐信等有关申请材料,合格者即可进入复试,考生无需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笔试。

    从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到清华北大博士生招生改革,人们不难看出我国高招制度改革的不停探索。我国传统的博士招生方式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科目为专业课、外语等。然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决定在2012年部分院系博士招生初试环节只审核考生递交的硕士毕业论文、专家推荐信等有关申请材料即可,考生无需再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笔试。

    日前出台的《清华大学2012年博士生招生改革的说明》规定,该校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航天航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将对普通招考博士生的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进行调整。

    据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介绍,博士生招生改革试点可概括为“申请+考核”制,即部分院系不再采用学校组织的统一笔试作为初试,而是对递交申请的学生进行审核,通过审核者将再接受复试,进行择优录取。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也公布了招博新政,北大部分院系将不再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录取博士生,而是采用先对递交申请的学生进行审核,合格者再接受能力测试的“申请制”,等于免去了初试的环节。这次博士招生的改革涉及光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系和分子医学研究所5个院系。

    对于清华北大推出的招博新政,许多人表示出担忧:在免除笔试后人为评价因素增加的情况下,能不能保持公平?会不会滋生腐败?以及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艺术特长生考试以及自主招生考试方面舞弊现象频发,如此情形之下,自主招生的透明度及公正性如何保证?

    更主要的是,清华北大推出的招博新政增加了人为考查的因素,一些有权力、有经济实力的人士如果想读博,肯定会托关系、走后门,那些博士招生把关者能秉持公平公正吗?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近些年来,社会上确实存在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博士学位的现象。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撰文质疑,原本是历史专业的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为何能在短短两年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一些领导干部在职期间获取博士学位,容易让人联想到权力或金钱的介入。

    关注清华博大招博新政的不仅是网民和社会,一些教育界人士也认为,清华、北大此举虽然初衷良好,但要想“好心办好事”,还得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如在博士招生过程中发现不正当行为,学校应对“关系博士”开除学籍,并取消相关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格,情节严重者还应依法进行处罚。

    这样的制度建设和惩罚手段无疑是必须的,作为清华、北大推出的招博新政,一方面确实给那些学有专长或者有专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增加了难度,作为一项改革,清华北大此举无疑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将好事办好,一是要尽力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确保公平公正;二是要加强博士招生各环节监督,包括院系要将具体的考试选拔过程在学校备案、研究生院和学校纪委都接受投诉和举报;以及要求相关院系做出有关规定,加强监督。三是要增加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

    总之,笔者希望清华、北大推出的招博新政不要成为金钱和权力运行之下的一顿盛宴,而确实是考生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名校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