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谁不说咱家乡好!—记“知名网媒娄底行”
发布时间:2011-09-15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千寻牧遥

上个星期,随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等十几家网媒的同仁们赴湖南娄底市参加了一个“知名网媒娄底行活动”。娄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湘中城市,但于我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外求学工作,故乡却依然如同港湾,让我深深眷恋。拂不去的那一抹乡愁也时常在心头萦绕。

在回去娄底之前,我在想,家乡有什么特别的,可看之处呢?在我的印象里,它就如同一位母亲,亲切但也无比平凡。然而这次娄底行才让我惊喜却惭愧地发现,我对于家乡的了解实在是太浅薄,当我换个视角和身份,去挖掘它,去体会它的时候,才意识到我的家乡就如一座貌不惊人的宝藏,越往深挖,越多惊喜......


旖旎风光 深厚人文

娄底行第一站,我们赶赴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大家都不陌生,但他座立于双峰县荷叶镇的故居富厚堂却鲜为人知。富厚堂始建于清同治四年。整个建筑古朴大气,颇像北京的四合院,分成了几进几弄。大宅子依山伴水古色古香,院门前的荷花池中的荷叶盎盎生机、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颇具园林风格。

庭院里的家具虽然已略有残旧,但保护得很完整。据导游小姐介绍,这些都是文革后从附近农家里再收集回来的。双峰人默默地一点一滴,在湖南各地搜寻着曾国藩的遗迹,像燕子衔泥一般还原了一个较为完整真实的富厚堂。

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

30多万卷,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听导游小姐介绍,曾国藩生前讲仁守义气,对读书和学习新技术无比推崇,是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所以据说当时藏书楼里的管理员,都是会洋文的。进入藏书楼的那一瞬间,我不禁被一种深厚的人文气场所震慑住了,不禁想起了曾国藩经典的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字字珠玑的人生体悟,也许就出自于这座藏书楼。


    对于人文历史的一种复杂的思考,我们离开双峰赶赴新化县。新化迎接我们的是无比旖旎的湘中山中的秀丽美景。清晨,我们驱车等上了新化奉家山,去观赏覆盖面达2万亩以上的紫鹊界梯田,紫鹊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年历史,是中国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劳动结晶,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历史遗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是一块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旅游黄金宝库。紫鹊界的背面,有万亩金银花基地,还有48座瑶人寨遗址等人文景观,其地势之高,规模之大,形态之美,堪称世界之最,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在登上奉家山前,我已听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摄影家途经紫鹊界梯田,为其自然之美所震撼,索性辞职搬到山中,用镜头捕捉紫鹊界梯田一年四季的美,到今年,已是第八个年头。紫鹊界梯田到底有多美,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我心中充满了好奇。

登上山,往下看,当紫鹊界梯田的美景尽收眼底时,我才在心里大喝一声极美!当日的紫鹊界梯田被小雾笼罩,使得那阡陌纵横,线条流畅,板屋交错,的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临人间仙境。紫鹊界不仅美,更多留给我们的是对于这一人间奇迹的始创者的尊敬,苗瑶民族经历数十代人的不懈劳作,最终造就了这一撼人心魄的人类文明,连同他们在艰苦劳动中创造的梅山文化,留给了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从奉家山上下来,在农家品尝了地地道道的湘菜,朴素、简单却格外爽口鲜美!

下午我们奔赴新化另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山龙宫。梅山龙宫有“天下第一奇洞”之美誉,它是一个地下溶洞群,共有九层洞穴,由上万个溶洞组成。其中还有世界罕见的神秘地下河。80米的层楼空间结构的洞府云天绝世景观,规模宏大、惟妙惟肖的哪吒出世绝世景观,由毛细管力作用而成的形似雾淞的白色非重力水沉积物绝世景观,妙不可言、举世无双的水中金山绝世景观。景色愈加瑰丽,那四处垂落下来的石乳,犹如婴儿的肌肤一般细腻柔滑,,据导游介绍,这种石乳一百年才张一厘米,顿觉得一种千百万年沉淀的亘古沧桑感扑面而来。


洞内景观丰富多彩,绝世景观举不胜举,既有大量姿态各异的流石景观,又有美不胜收、玲珑剔透的石笋、石钟乳景观,还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和蚀余小形态景观。




更有四大世界溶洞景观之绝:高达


我们边走边惊叹,越往洞内,



    在洞内曲曲折折,坐船,爬高,往下探头,整个溶洞巨大空旷,幽幽不见洞底,一位同仁感慨地说,以后拍大片不要用特技了,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拍片佳地,引得大家一致认同。梅山深处探龙宫,绝对是对于大自然鬼手匠心的一次最好体验。

转型中的矿产王国
    在我旧时的记忆中,家乡娄底是一个矿产王国。锡矿山的锑、金竹山的煤.....以及依仗这些矿产资源在生产的工厂。然后这种记忆,最初的形成却是途经这些城镇时看到的开矿采矿的场景,和城镇上空灰蒙蒙的天。可是这次回到家乡,我却惊喜地发现,娄底各大城镇的城市面貌改变了,整洁了,空气也清新起来。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娄底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就如林武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网访问的时候说到的,以前的老观念是“开矿即是钱”,然而娄底接下来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矿业资源,而是要把传统工业做产业集群,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娄底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园区建设有了大幅度的进步。通过了“十一五”的努力,娄底全市的六大园区都不错,特别是承载了先进制造业,还有一些新型材料工业,以及电子信息工业,包括给娄底三一重工的汽车配套企业,还有一些好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新的产业快速的扩张。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涟源钢铁集团,亲眼见证了钢铁生产中的轧钢环节,我们也去到了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万宝新区调研考察,感受了娄底未来经济发展的蓬勃希望!


7日下午,娄底市委书记林武接受了咱们网媒集体采访。采访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幸福娄底建设、“四化两型”建设、网络问政、改善民生、旅游开发等话题进行了广泛交谈。林书记说娄底提出建设“幸福娄底”,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期盼的要求,把发展成果汇聚成民生,把百姓的收入、发展作为硬指标,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落实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包括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即的,只要奋斗就可以实现的。


   当我问到林书记作为一个铁杆网友,是怎么看待网媒在网络问政和城市宣传及塑造中的作用时,林书记笑着指出他重视网络,网络问政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是人民意愿的特殊表现形式,网络问政要求的是直接、公正、透明的政务反馈。当前,网络正全面超越传统媒体影响,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林武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网络问政”成为推动工作的巨大力量。他说,娄底通过整合资源成立了市委市政府的主流新闻网站——娄底新闻网(红网娄底站),有关经费已经纳入财政预算,并已投入运行。娄底新闻网将是宣传娄底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也是党委政府打造的对外宣传的主流平台。我们将作为电视、报纸同等重要的媒体来打造,作为宣传娄底形象,提升娄底品位,促进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

    7日下午,娄底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易鹏飞在与网媒集体座谈会上介绍了娄底市情。易鹏飞指出湘中明珠——娄底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这里文化厚重、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产业雄厚、区域优越、厚积薄发。在“十一五”期间,娄底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全市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市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受惠更多。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眷念,离开了娄底。说不尽道不完家乡的好。这次的“娄底行”让我更为家乡骄傲,为自己是一个娄底人而自豪。
   愿娄底乘风破浪,加速前行!愿家乡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