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农民工让座被嫌脏:城乡隔阂究竟有多深?
发布时间:2011-12-30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江南醉

    腾讯网12月28日:在石家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农民工小伙子,好心给一位抱小孩的年轻女子让座,谁知女子并不领情,瞟了一眼小伙子说:“不坐。”无奈小伙又只好坐下。谁知小孩子央求妈妈要坐,小伙子立刻又起来,准备让孩子坐。这时那女子冲着小孩发火道:“坐什么坐,不嫌脏,不怕得病啊。”

    当这则新闻在网络间一经发布,顿时引起网络舆论的关注,值得拷问的是:小伙子让座有错吗?何以无辜招来讽刺? 笔者有点不解,为何已经进入21世纪了,改革开放已31年了,但我们城乡关系依然隔阂很深,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其实,像这样的新闻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8月,曾有一张照片在微博被广泛转发,说的是福州一位农民工衣服汗透、裤上有泥,上公交车后,面对空座却选择坐在地上……无论这位农民工心态为何,毕竟是无奈之选。现在,不少人对农民工仍存在歧视心理,在他们看来,农民工是肮脏、粗陋、低俗的代名词儿。公交车上让座,不领情;见面打声招呼,不理睬;关键时刻见义勇为了,不感谢……如此行为,反映出的到底是农民工素质差,还是城市这部分人素质差?

    农民工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有的社会职业从事者。在现阶段它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因为这种职业多为体力活,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也多以农民为主体。由于多少年来的落后概念认识,于是我们的脑海里对农民工,产生了一种贬低印象,好像他们永远无法进步。请城市公众能看到这样辛酸一点:农民工把自己的老人孩子留守在贫穷的乡村,为了城市的建设,挣到的虽是不少的钞票,可是他们内心的思念是何等的煎熬和可怜!不能尊重不同群体的权利,容易造成社会断裂,产生对立和矛盾。城乡之间隔阂和鸿沟如何弥合,值得有关部门思考对策。

    笔者写到这里,心里很难过,我也是农民子弟出身,通过考学的努力,变成了城里人。但每次回故乡,看到我们的家乡父老为了挣点养家糊口的经济,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干最苦最累的活,而城里人没有用感恩的心去感谢他们,这是社会宣传不到位,还是社会太势利,太功利化了!由此感叹这位小伙子让座,被讽刺的见闻,实在不应该发生。就算不坐,也不要象针一样,狠狠刺痛道德的善良一面。其实说实话,真的有多少农民工,愿意邋里邋它在公众场合影响形象。其实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子弟也是很自尊,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自尊,伤了他们的心! 

    记得不久前,河南省委卢书记多次强调,农民工的称呼要慎用。但是人们不对农民工,骨子里的意识反映彻底改善,这个称呼是难以撼动的。诚然,农民工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的确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用自身行动,来换取人们对你们印象的改变,这比任何措施更有效。

    笔者真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期,我们的城乡差距能小点,隔阂也少点:农民工也好,城里人也罢,大家始终都是一家人,都应彼此关爱,互助互进,千万不能伤了别人的心,否则那就是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