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剧本烂不烂,让专家说了算不如让观众去评判
发布时间:2011-12-22   来源:中新网社区  作者:灯下看雨
    12月20日,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首都影视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伟透露,明年将启动成立联盟的专家评审机构,将第一时间审核剧本,“烂剧本”不予投拍影视剧。李伟介绍,联盟另一项工作就是要打造“名人”,培养影视剧骨干企业和名人名家。(10月21日《京华时报》)

    想看好影视作品而不得,火气似乎自然而然地转到对“烂剧”的痛恨上,似乎一个老鼠屎臭了一锅汤。前不久,针对前段时间的谍战剧和近期的后宫剧泛滥,广电总局先后下文规范播放机制。这一规定从播放条件上起了一定的关卡作用。北京广电大抵认为,这还不够彻底,关卡前移,直指源头,拍都不让拍。按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李伟的说法,这将“从源头制止这种跟风剧现象”。

    无可讳言的是,在目前的影视圈,风气十分不正,逐利成了他们拍东西的标准,进而烂剧充斥荧屏,甚至出现了一些可笑的“坑爹之作”。比如上半年,就有媒体爆出部分未过广电总局审核的作品,北京某影视公司打算投资拍摄的电影项目,片名叫《无后为大》。说的是,抗战时期,农民大江为日本兵做饭。有一天他拉着同村的姑娘巧春进炮楼玩,两人发现了一幅春宫图,于是干柴烈火一触即燃。大江打算放火烧毁春宫图,结果烧死了日本兵也烧死了自己。后来巧春怀孕了,她通过装神弄鬼的方式,使得父母终于同意让她生下孩子……像这样的作品,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琢磨下其除了用低俗的噱头吸引人外,真看不出其有什么思想或者艺术价值。

    说实话,如果以笔者的影迷身份,这样的剧本枪毙一万次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应该明白,政府主导审核剧本难免有负面作用,一者,烂剧的标准是怎样的?对于像上述《无后为大》的剧本是很容易达成共识,但是,那些处于临界点的作品,那些有争议的作品呢?会不会因为我们视角的局限而把一些伟大的电影“扼杀于摇篮之中”呢?二者,烂剧烂不烂似乎应该观众说了算。而北京广电的专家组,似乎并没有要吸纳群众意见的意思,这个专家组能不能保持公正?就算公正其能否具有代表的合法性?

    标准又是一个很模棱两可的东西,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奥斯卡被誉为权威,但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出现过像《肖申克的救赎》《闻香识女人》等一些遗珠之作就是明证。实际上,审“烂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更大,在电影市场,烂剧早晚会被人们所唾弃,并没有审查的必要。反而,审查烂剧时却难以避免地会扼杀一些好的作品。这才是相关部门应该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