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博自净能力渐强 辟谣速度同样快捷
当谣言在微博上传播到一定程度时,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领袖以及媒体官方或记者、编辑等消息灵通人士,以及见多识广的网民,都加入了修正信息的行列,这样,谣言便很快被揭穿,信息偏差不断得到修正,变得越来越精确。
说到底,谣言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信息传播处于隐蔽状态最有利于扩散谣言。然而,微博极具开放性,这便保证了其并不会沦为谣言的集散地。
3、负责任的做法是及时回应公众对信息的关切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媒体。公权机构和作为其代言人的传统媒体,不应远远地批判它,而应在微博中树立自己的权威性,积极通过微博纠正社会和网络上传播的不正当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门的人力,通过各种渠道把真实的、充分的信息交给公众。积极沟通是消除质疑、解决问题、获取信任的唯一办法,回避和遮掩只能造成更多的猜测、质疑和流言。
网络谣言的背后是内心的恐慌
近日郑州晚报报道,因为微博上谣言满天飞,引出民间打假组织成立辟谣联盟,短短俩月已经成功辟谣113起。当然,辟谣是好事,有助于让我们更准确的认识到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支持。但是应当认识到,谣言产生背后的社会机制才是关键,如果这个机制不改善,相信谣言就不会有终止的一天,辟谣联盟也会在相当程度上会成为隔靴捎痒、扬汤止沸的鸡肋而已。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到俩月辟谣113起,这似乎是一个难得的成绩,但是刚好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出,谣言几乎是以一天两起的速度飞快出现。而很显然,这个核心成员仅仅八人的小组,而且还是在兼职工作情况下,遏制谣言的工作做得何其有限,可以想见,这背后的谣言当是更加多数。
很多时候,是不是谣言网民其实并不关心,他们更加关心谣言中的故事是真的有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相信谣言,比谣言本身更加可怕。
在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快捷多样化的今天,网民们,真的已经伤不起,不要说都是网络暴民,任何一个很傻很天真的网民,在遭遇太多的专家、教授、权威部门的很黄很暴力之后,都会发出疑问:这个社会还能相信谁?
纠结于一碗挂面要不要多加一个鸡蛋的网民也曾相信过慈善,但是郭美美事件让大家觉得他们省下的鸡蛋,还比不上郭美美LV包上的一个纽扣;大家也曾相信过国家免检、质量安全等国家认证,但是三鹿的出现让大家相信权威只不过是张废纸。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血和泪”的教训之后,大家只有选择更加相信自己。
很多时候,谣言其实还是源于内心的不安,而又找不到一个值得信赖的权威,当这个社会不能给一个权威的时候,大家只能选择相信谣言。甚至是权威越是肯定的,大家越是怀疑,权威越是否定的,大家越是相信。
也许浙江乐清事件是假的,但是福建乐清、山西乐清这样的事件大家不是没有听说过;也许卖淫女裸体受审是假的,但是卖淫女裸体游街不是没发生过。当一个事件没有发生,但是大家愿意相信这个事件很可能发生的时候,其实已经很危险了。
“正义”,也许不是传谣的理由,但是那很可能是内心恐慌的需要!(裴于雄)
谦逊辟谣,弥合撕裂的网络共识
从金庸“被逝世”到陈丹青“被辞国”,再到形形色色的不实传闻,微博上的假新闻可谓不少——于是就有热心者专门从事微博辟谣,并成立了一个“辟谣联盟”组织,发布各种辟谣信息,发布事实和真相,澄清不实微博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