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娄底市水利局精准扶贫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16-01-2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志斌

  华声在线娄底讯(通讯员 李志斌)新化县圳上镇大竹村是娄底市水利局的对口扶贫村,该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系列帮扶决策和市委、市政府驻村帮扶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科学规划,认真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产业项目实施。2015年圆满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46人的脱贫任务,人均增收3300元,远期户均增收约1万元,建设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为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曹刚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松青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建设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并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做了总动员,要求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力支持扶贫工作。5月,曹刚率班子成员、二级机构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与新化县水利局、圳上镇领导在大竹村现场办公,共商大竹村2015-2017年建设扶贫规划。下半年,局机关及二级单位干部职工慷慨解囊,在“金秋助学”、结对帮扶、12.5国际志愿者日等慰问帮扶活动中,累计为贫困户捐助3.5万元。“一进二访”期间,市水利局干部职工分三批次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与结对帮扶对象攀穷亲、结对子、出点子。

  二、摸清底子,借鉴经验。一是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走访,累计走访人数达500余人次,完成了67户1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台账建设,并将五保、低保、残疾人、40岁以上未婚人员分门别类进行了统计,对大竹村的水田、旱地、山塘、河道、公路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二是聘请市湘中测绘院专业测量队伍,对计划实施的公路拓宽及硬化项目、董溪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精准测量,确保扶贫规划切合实际,科学准确。三是驻村工作队和大竹村支两委全体成员到新化油溪桥村、新化县青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邀请青丰公司为大竹村经果林开发项目测土配方,为产业项目实施打好基础。

  三、集思广益,科学规划。通过召开党员、村民、贫困户座谈会,征求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充分考虑大竹村紧临大熊山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紧扣大竹有山有水有库的特点,确定了1+X的发展思路,即:1为发展乡村旅游;X为公路硬化、河道治理、农家乐、锦绣黄桃、稻田养鱼、中药材种植、体验式农家娱乐等项目,所有X围绕1,为1服务,通过发展壮大1,带动X形成良性发展。以期通过三年努力,使大竹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将大竹打造成春观花、夏戏水、秋摘果、冬赏雪的乡村旅游胜地。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新化县圳上镇大竹村驻村帮扶减贫规划(2015-2017年)》,按照本人意愿与整体规划相结合原则,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项目走、项目跟前能人走、能人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措施融入到产业发展中,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规划按程序经市水利局党组批准。

  四、争取资金,项目富民。一是多渠道争取资金。2015年市水利局向省水利厅及相关方面印发申报资金文件11份,曹刚局长及相关分管业务领导带领驻村工作队多次赴长沙为大竹村争取扶贫项目,已落实资金175万元,其中市水利局机关9万元,协调市直相关部门资金37万元,争取省水利厅资金54万元,争取水利项目资金75万元。二是积极实施锦秀黄桃种植、稻田养鱼、中药材种植等产业项目。现已种植锦秀黄桃5600余株,其中贫困户种植2519株,户均40株,最多的种了122株。计划在春节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期,抢抓有利时机,争取再种植4000余株,达到1万株、约200亩。按三年挂果,四年丰产,平均每株产果50斤、每市斤5元(株洲炎陵锦秀黄桃2015年的市价每市斤15元),保守估计仅黄桃一项到三年后就可为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稻田养鱼项目一期计划60亩、二期计划90亩,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预计贫困户年均可增收1000元。百合、玉竹等中药种植40余亩,为贫困户平均增收800元。三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瓶颈。2015年大竹村完成了红色冲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库的防洪保安和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造渠道1.5公里,为稻田养鱼做准备;拓宽1.2公里村级公路,为发展乡村旅游铺路。村里各类项目实施为贫困户平均增加务工收入1500元。

  五、夯实组织,美丽乡村。一方面积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大竹村完成了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1名党员如期转正,增选了2名村民代表,实行了村务公开,村级理财小组全程监督扶贫资金使用。村支两委综合治理能力得以加强,在民众中的威信空前,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获得感普遍提升,在2015年村支两委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100%。另一方面扎实抓好城乡环境整治。为村民购置垃圾桶200余个,聘请3名清洁员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开展村民卫生评比,村容村貌蔚为改观。在城乡环境整治的评比考核中,第三季度排名全县第二。

  [责任编辑: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