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病房里的端午节
发布时间:2016-06-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嘉

1.png

2.png

    华声在线娄底讯(通讯员 刘嘉)农历五月初五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他的感人诗辞,也是我国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一个民俗佳节;亲朋好友也会在这一天为彼此送上“安康吉祥”的祝福。娄星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为了让在医院住院的患者朋友们也分享到节日的快乐,特地为他们准备了香粽、皮蛋、咸鸭蛋等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并送到每一位患者病床前。同时,还带去了节日的问候,祝他们早日康复! 

3.png

    患者收到节日的问候与礼物,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4.png

    85岁高龄的曾爷爷是主治医师刘毅的一位“老粉丝”,刘医生特别叮嘱老爷子香粽是节日祝福的心意,要趁新鲜却不可多吃,要特别警惕消化不良

5.png    

    护士长周喻利为坚守岗位的孕妈咪和实习同学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粽子

    每逢端午节临近,粽子便成为市场上的主角,很多人常常一次两三个下肚,而且餐餐吃。殊不知,吃粽子也是有很多讲究的!粽子由糯米制成,油性、黏性较大,过量进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腹胀、腹痛、腹泻等。粽子的馅料也都先用油炒过,含有大量脂肪、胆固醇。食用后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并导致缺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宜尽量少吃。

    1、粽子蒸熟或煮熟后,性温滞气,并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加重胃肠负担,故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食。老年人、儿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更应慎食。患有糖尿病、胆结石、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疾病以及肠胃消化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出现肚腹胀闷、便秘等症状。

    2、糯米很不容易消化,且粽子本身已很油腻,因此食用粽子时最好搭配其他一些食物。此外,包粽子时宜用部分杂粮米替代糯米,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馅料宜减量使用,最好不要用油炒。

    3、吃粽子时应细嚼慢咽,以每餐1个为原则,不要超过2个。食后若出现腹胀不适,除了应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胃蠕动,还要多搭配富有纤维质的蔬菜、水果来帮助消化,如四季豆、芒果、莲雾、西瓜等。

    4、吃粽子时,最好喝一碗清鲜味美的汤,如冬瓜汤、竹笋汤、丝瓜汤等,之后在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菜品,如松菇芦笋、凉拌苦瓜、香菇炒油菜等,以减轻肠胃压力,避免消化不良。吃完粽子后,可以喝一杯清茶。有些粽子,比如肉粽,比较油腻,吃完后慢慢品一杯清茶可以降低油腻感,有利于身体健康。


    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彭描宇

6.png

    主攻方向:擅长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高血压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瘤等疾病的抢救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