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娄底5月24日讯(记者 朱意志 毛艺汉 通讯员 吴新庚)如今走在涟源的街头,对于“梁世德”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2003年9月17日,在涟源市直机关主办的中华诗词讲座上,梁世德的一番鼓励年青人创作的讲话,如今还影响着大家。但这位于2006年病逝于家乡涟源的台湾著名书画家,生前行事低调,他的经历不为人所知。
“农村状元”立国事
梁世德,派名经和笃,号华光,1912年出生在涟源市三甲乡农桑村,他5岁就读私塾,在新旧学制转型中,强化数理化学习,交互参与初、高中跳级插班考试,毕业于岳云、衡湘中学。由于他对学习有股非常人的热情,后又到南京投考师大、政大、通讯兵团,后入江苏省高级师资班,结业后派至江宁湖孰中心学校任教。
1933年,21岁的梁世德金榜题名,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艺术科,师从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国画艺术家,徐悲鸿;与吴作人,文金扬,顾了然,方诗恒,田茹,康寿山,程本新等人,有幸为徐悲鸿大师的关门弟子。梁世德在校期间,由于热衷于学习与钻研,深受徐悲鸿大师的赏识,得到了徐悲鸿的悉心指点,曾与其共同作画,得大师“真传”,这是梁世德绘画生涯中一次质的飞跃,坚实的艺术基础,奠定他后来的绘画才华。
1938年,应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之邀,梁世德回到家乡蓝田,成为了国立师范学院创办人之一,这所学校也就是今湖南师范大学的前生。当时还曾与廖世承、钱基博、钱钟书、朱征农、储安平等共事。国产师范,做为抗战时期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知识分子为抗战做出了贡献。1941年,梁世德,又到安化县中学任校长,后来调任省立工业中专任教授兼训导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梁世德先生奉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之命接管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兼训导处长,待教学管理步入正规后,交由胡适接管。
资料图片:梁世德生前与徐悲鸿大师等在一起的照片
资料图片:国立师范学院全景
“秉性耿直”走天涯
1948年,梁世德先生调南京立法院,此后在立法院工作了数十年,官至立法院教育委员会简任一级主任秘书,并兼国会图书馆资料室主任。1949年去了台湾。
梁世德,在立法院期间,他忠于职守,常以其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博得认同。由于其性情耿直,常敢于直言不讳,赢得立法院四大金刚之首席及“老夫子”之美称。
与此同时,梁世德先生还参与了多项社团活动,并兼任台湾“中华复兴总会”、“中华救助总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孔孟学会、教育学会、诗书画刻学会会、“中国大陆地方戏研究会”等主任、主席、常务、理事长等。还是台湾《湖南文献》杂志社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医药大学”,考试院三届高考襄试委员。成为台湾“中央大学”复校委员中有功之臣。他在全国发起了梁氏宗亲会,后扩大为世界梁氏宗亲总会,他曾当选为理事长。
改革开放后,由于梁世德思恋家乡,曾7次返乡探亲。每次回乡均解囊资助老寒孀、扶贫济困、还在家乡发起了奖助学金,同时倡导捐资建校、修补道路等善举,受到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高度赞扬。
2006年6月,梁世德先生病逝于家乡涟源,与世长辞,享年95岁。“平凡的人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这是家乡人民对他的评价。
梁世德书法作品
梁世德字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