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罗维亚,我们能够感受到当地人的友善和对中国人的友好。一次在海边跑步,两个当地人一看到我们,一个站起来冲着我们大声喊“CHINA,CHINA”,另一个人突然冒出一句中文“同学你好”。我友好地朝他们挥挥手,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在联合国与外国同事一起工作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难以想像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人情的一群人,为了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相聚在一起,大家能够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和谐共处,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庄严承诺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尽管工作辛苦、生活简单,但比起在其他地区工作的同行们来说是好多了,他们有的直接住在办公室,有的没有水就花钱请当地人打井取水,有的没有电还需自行发电,有的没有蔬菜吃就自己种,他们不仅要面对工作的压力,更难的是还要时刻担心吃、喝、住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在联合国驻利比里亚代表团,国家的概念是首位的,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国家。记得刚来总部人事处那几天,整个总部大楼就我一个穿着制服的中国维和警察,感到责任与压力并重。尽管有时会有孤独的感觉,但必须用我的勤奋与努力去迎接所有的挑战。
在伟大的祖国61岁生日来临之际,我将和工作在利比里亚各个地区的17名湖南维和战友一起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用自己的忠诚和汗水向祖国母亲致敬。(王璋)
2011年9月12日中秋佳节,注定是个让我牵挂的日子,因为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我和丈夫却远隔重洋。此刻的他,或许正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的非洲举头遥望祖国和家乡的明月。
自丈夫7月18日踏上维和征程之日起,他已与家人分别56天了。56个日日夜夜,虽说稍纵即逝,但也因为寂寞与牵挂,才使时间变得如此的沉寂与漫长。今夜,一轮圆月悬挂天边,善解人意的她总是在每年这个时节将她最美丽、最柔和的光芒洒向大地,因为“中秋”二字已足以赋予她“团圆”的气息与特殊的寓意。或许是受节日氛围的渲染,或许是秋夜的一丝萧瑟与寒意触动了我那脆弱的心弦,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与离愁别绪袭上心头,挥之不去。由于时差的关系,我与丈夫每天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通过电话传递问候,每当手机铃声响起,显示一串国内无法识别的号码,听到他那熟悉而安然的声音时,因紧张而悬着的心才会释然落地,尚且年青的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咫尺天涯”的无奈与落寞。这,或许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