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诚信文明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发布时间:2012-03-15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赵维力

    “爷爷,我们给您铺好床位了,来,让我们扶您上床休息好吗?”刚刚住进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门内一科病房的李大爷愣了一下,向护士问道:“护士,你们是叫我吗?”“当然,李爷爷,就是叫您呀!”“哎!好好好!”一时让李大爷纳闷的原因就是护士们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医院一般是直接叫病人姓名的,而来到这里,他感觉仿佛从外地走进自己家门。“格外”的温暖,令李大爷感到惊讶和欣喜。

    娄星区离退休老干部协会秘书长戴汉德曾经在该院住过院,他在写给该院办公室的感谢信中有这样一段描述:2011年6月8日,我在贵院住院,一位年轻、秀丽的护士来到我的床前,轻轻地问:“您是戴爷爷吗?”我回答是。“您很有精神,明天是您做手术吗?”我回答是的。“戴爷爷,做手术好,打了麻醉不痛。”我口头说好,但内心认为七十多岁了,第一次接受手术,多少有点惊慌。她又笑咪咪地说:“到手术室要侧身睡下,手捧双膝,医师再给你打针。”并说“手术室不准亲人进去。”我就说:“你就是我的亲人。”“好,我就是您的孙女,明天我来接您……”她这次走访,既消除了我的顾虑,使我有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更使我相信好像有了亲人在身边,我看了她胸前的工作牌,她叫向健平。

    2011年1月,该院将内一科确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科室,这项护理改革举措推行后,使该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突飞猛进提高。在该科住院的患者李先生就有切身体会,他介绍说:“在别的医院住院时,打完一瓶点滴要更换药液时,往往按了床头铃很久护士才过来,而在这里,自己的液体刚打完,一按铃,护士就过来了,有时不用按铃,护士自己过来了。”他曾经惊讶地问护士:“护士,我还没有按铃,你怎么知道我要换药液呢?”护士答道:“我们一有时间,就会在自己的责任病区巡视,我早就在门口瞄到你的药液不多了啊。”原来这是责任护士工作站前移带来的好处,护士们在自己负责管辖区内来回巡视,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等,及时更换液体、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病人的困难,对责任区的患者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以来,呼叫铃声明显减少、整个病区安静很多、陪护的人数也减少了,且安全更有保证。

    该院优质服务尤如甘露一般沁人心脾,带给病人用家属感动的同时,医务人员自己也收获了快乐。2011年夏季,该院曾经收治过一位来自上海的患者虞某。该患者是一位离休老干部,80多岁的他与老伴乘坐上海至贵阳的火车时,中途突患脑梗塞,被迫下车住进该科接受治疗,入院时老人意识模糊。由于老两口人在异乡,举目无亲,一时心急如焚。处于半昏迷状态的虞某每天需要到另一栋楼做高压氧治疗,因其身材高大、体重达90公斤,连轮椅都无法坐,转运他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该科在照顾他们生活起居、治疗方面广开绿灯,提供各种方便,每次派出3、4个护士用平车护送其做治疗。虞某的儿子是上海一家医院的医生,经治医生李小龙多次用自己的手机与虞某的儿子通话,向他介绍其父亲的病情;晚上睡觉后,神志不清的虞某经常掀被子,朱莉等护士留心观察,不厌其烦地给他盖好被子;胃管是虞某进食物的主要通道,但他经常不自觉拨掉胃管,护士们要多做很多重复劳动。虞某在这里住院50多天时间,尽管天气炎热,每天要在床上大小便,但精心护理使他全身上下干干净净,身上没有长痱子,甚至连异味都没有。虞某出院时,其老伴被素昧平生的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对护士长邓雨峰说:“与上海的大医院相比,你们医院虽然小多了,条件有限,但你们的优质服务工作比大医院还要好啊!”当时,前来接老人的儿女执意要送钱给经治医生李小龙、送医用推车给科室,都被一一婉拒。最后,患者家属将一面锦旗送给该科室。

    净化诊疗环境  从尊重病人做起

     目前,我国有13亿人享受医保待遇,但中国并不富裕,中国政府和老百姓都承受不起过高的医疗费用,尽管医务人员知道有时价格高的药并不会比“便宜”的药品更有疗效,但开“大处方”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该院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做到换位思考、诚信经营,才能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该院前身为娄底铁路医院,服务对象少、服务范围小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医院地理位置偏僻,市财政每年只有100多万元的差额拨款,多年没有项目和设备投资,使拥有300多职工、年需数千万经费周转的医院举步为艰。尽管经费紧张,但该院始终坚持规范收费、诚信服务,尽可能不给病人增加额外负担。医院管理者经常提醒大家道,“如果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看不起病、住不起院,那我们就得自我反省。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让病人及家属信任的医务工作者。”对于有违规行为的同志,该院做到会帮助教育先行,对屡教不改者,则敢于动真碰硬,严肃处理。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