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化县县长邓光吕:既要有远虑 又要解近忧
发布时间:2013-04-08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段云行 李劲柳 李劲



邓光吕 通讯员 摄

    本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李劲柳 李劲

    邓光吕: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加快发展,壮大实力,才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

    新化140多万人口,贫困人口达到83万。直到2011年,第二产业才首次超过一产业,去年全县人均财政收入才410元。“对新化而言,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加快发展,壮大实力,才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3月底,记者专程采访了新化县县长邓光吕。

    为了解决制约新化发展多年的区位问题,“十一五”以来,新化坚持基础先行,新上了一系列交通项目,除了已经通车的娄新高速外,目前县内在建和筹建的还有3条高速,沪昆高铁及娄底机场,两年之内,新化的交通区位就将有根本改观。在此基础上,新化掀起了产业兴县高潮。

    如何发展产业?邓光吕介绍,第一是新型工业化。2013年将全力推进海螺二期年产150万吨水泥项目以及两个年产值10亿元的高新产业项目建设。去年一年,新化已招商签约18个项目,合同金额100亿元。与此同时,新化积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经邓光吕推荐,记者来到新化广益集团,一个占地600多亩,汇养殖、加工、储备、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已呼之欲出。与之配套的农村养殖大户达800多家,按计划2015年出栏生猪将达150万头。已经投产的沼气发电,既处理了猪粪尿,防止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清洁能源。

    邓光吕介绍,有了项目做基础,县工业园区已扩容3倍,从今年起,园区产值、税收均将实现50%以上年增长。

    如果说发展是新化民生的远虑,那么,12万特困人口的生活则是近忧。作为一县之长,既要有远虑,又要解近忧。

    为此,新化最近3年每年为3000特困人口修建住房,每个乡镇建设了养老院,争取了新农保在新化的实施。目前全县60岁以上农民都能领到养老金55元/月,并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新化还每年拿出1000万资金用于劳动力的培训,为即将到来的新型工业化高潮培养和储备人才。每年1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尽管财政捉襟见肘,但在有限的财力下,新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初步实现困难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2012年,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