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百岁老兵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捐款10万元
发布时间:2015-11-01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病房里,百岁老人王福昌静静地躺在床上接受治疗。女儿王昕光和医护人员陪伴在老人身边。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一片静谧祥和。

  此刻,放在老人床头那枚金光闪闪的“全国道德模范”奖章,正诉说着一位百岁老兵的大爱情怀。

  炮火连天的岁月里,王福昌曾浴血奋战。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等战役战斗中,都曾留下他冲锋的身影。在东北“三下江南”战役的一次歼灭战中,王福昌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潜伏一昼夜,左踝关节被严重冻伤,截去了左下肢,被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后来,独腿志坚的王福昌跨过鸭绿江,又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和平年代,他成为我军工程兵队伍中的一员。上个世纪80年代,王福昌以副军职光荣离职休养。

  一辈子都在战斗、忙碌,乍停下来,王福昌有些不适应,想找点事做。谁知,这一找,他竟开辟了人生的“第二战场”。

  王福昌曾想到大街上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可由于腿脚不便只得作罢。他为不能再为党做点什么而苦恼了好一阵子。直到有一天,当他发现每月工资还有节余的时候,萌生了一个念头:用省下来的钱回馈社会。

  当得知家乡遭遇大旱,王福昌立即汇去5万元,委托当地政府购买灌溉机具和柴油,发放到农户手中;当听说家乡城关小学校舍破旧,没有取暖设施,冬天不少学生手上生了冻疮,他吃不香睡不着,迅速捐资5万元,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当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人民有难时,他毫不犹豫从积蓄中拿出2万多元支援灾区重建;当看到神舟飞船一次次飞向太空,老人十分激动,先后6次为中国航天事业捐资40万元;不久前,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他又捐资10万元。

  王福昌老人所在干休所政委陈红星向记者介绍,王福昌累计捐款近80万元,占其所领工资近一半。王老年事已高,又行动不便,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这些钱,他是怎么省出来的?

  王昕光说:“这些钱都是父亲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的确,老人生活十分节俭,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老式军装,家具都是80年代离休时买的,有的还是子女家里淘汰的。一副假肢一用就是几十年,常常磨得下肢残端出血感染也不舍得换。

  王昕光告诉记者,父亲从不乱花一分钱,觉得把钱花在吃穿上是一种浪费,老人最常吃的是土豆、白菜等极其简单的饭菜,肉都很少吃;父亲一生最贵的一套衣服,是上个世纪70年代母亲在世时缝制的涤卡中山装,一穿就是40年,平时还舍不得穿。

  王福昌出生在贫苦人家,是党引领他参加了革命。他始终认为,党的恩情比天大,报党恩成了他坚不可摧的信念。王福昌报党恩的方式,就是交纳特殊党费。据统计,他先后8次交纳特殊党费,累计多达22.5万元。

  王昕光回忆说,2014年6月份的一天,父亲找到她,想从她这里借点钱。一问才得知,他准备在建党93周年之际,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可还差几千块钱没攒够。

  在与王昕光的交流中,记者感觉到她很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自豪。尽管父亲没留下金没留下银,但王昕光认为,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比什么都珍贵。(李玉明)

  人物档案:王福昌,1915年12月出生,河南太康人,1938年10月入党,同年12月入伍,1981年4月离职休养。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争,参加过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因战负伤失去左下肢,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离职休养后,先后以捐资捐助、交纳特殊党费等方式,累计捐款近80万元。2015年10月13日,被评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责任编辑: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