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让孩子远离侵害
发布时间:2013-06-17   来源:今晚报  作者:刘波

    近期频发的未成年人受侵害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如何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记者走访了团市委权益部部长王秋菊、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专家何金宝。他们表示,让未成年人远离侵害,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宣传和普及。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

  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的,没有善恶之分,尚未建立防范意识。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拒绝陌生人给予的任何好处。保护孩子、不轻易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是家长必须尽到的责任。

  熟悉的人也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伤害。家长要教育孩子,对熟悉的人要有明确的界限。这就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个体意识,平时不要完全控制、支配孩子,要保持孩子鲜明的个性,让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别人不能对我做什么。如果一味命令、要求孩子,让孩子处于被支配的位置,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孩子遇到权威性命令时,很容易遵从,因此受到伤害。

  专家提示,家长在孩子幼儿期,就要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明确告诉孩子这些部位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不可以触碰。如果有人接触,就要跑开,并告诉爸爸妈妈。等孩子再大一些,家长要反复告诉孩子,遇到一些暗示性的语言、动作、异常举动,孩子感受到对方的恶意时,要勇敢地说“不”,断然拒绝,然后告诉家长,提高警惕。

  专家提醒,一旦孩子受到不良伤害,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达出愤怒、不平的情绪,尤其不要训斥孩子,否则会让孩子感觉是自己的错、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家长要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有安全感。(记者刘波)